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观后感(精选多篇)

时间:2024-06-06 03:16:26
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观后感(精选多篇)[本文共9382字]

第一篇: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观后感

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观后感

这是通识课上看的一个纪录片。说是纪录片,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教育片。从人类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直至消失1000年,探讨了地球将会发生如何的变化。

第一天,也许没什么变化。只是家里的狗狗很有些寂寞。

过了没几天,城市乡村的夜晚开始陷入一片黑暗。因为主要的供电是靠煤炭燃烧。一旦燃烧炉内的燃料燃尽,而此时已经没有工人继续往里添加燃料。大部分的供电会因此而停止。连狗狗在家里唯一可以“看”的电视也没有了。宠物狗们在家里可吃的东西已经不多,它们被迫出门觅食。而大多数狗天生就不适合在野外生存,它们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它们在大自然中的弱势(如脸太长或太短,腿太短,跑不快),所以一大部分的狗会丧尸荒野,而少数长相普通的狗却在此时成功的存活下来。

至于其他动物,渐渐地它们会来到街头觅食,就像在原始的大自然中的生存法则一样:弱肉强食。甚者,当城市周边有动物园的话,那些动物一旦有能力冲出了牢笼,它们将会使新一轮的战争更加激烈。毕竟本性难移。但是由于刚开始的一阶段,城市还未因为无人管理而乱成一团,所以站在新的食物链顶端的是哪种动物,答案或许并非如同从前。

也许一开始世界的变化还不是太明显,但是大自然的能量还是强大的,几十年后,人类存在过的痕迹会被大自然一点一点的消除。高楼倒塌。大桥被腐蚀断裂,书本被微生物侵蚀至化为须有……一切人类存在过的痕迹将会慢慢被人类抹去。即使是历经风霜的世界七大奇迹,也终将抵不过风和雨的侵蚀,化为一团沙随风散去只是时间的问题。

地球存在的历史如此之长,人类的存在只是其中的一小段时间。反观人类,我们又如何自大地认为地球可以任由我们掌控呢?

矿产的过度开采,树木的过度砍伐,对别的生物的杀戮……我们已经做了太多危害地球的事情,而这一切却终将害了我们自己。看看全球变暖的后果,我们砍掉了那么多的森林,二氧化碳已经无法被及时吸收。温室气体笼罩在大气层上,使得大气层变成了一个微波炉。而紫外线正源源不断地给我们加热。

地球上那么多种生物之所以能够和谐的共存,是因为它们经历无数的考验,无数的磨练才形成了现在的复杂而环环相扣的循环体系。而人类也只不过是在这个循环中存在的一个环节而已。我们大肆地做着看似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和发展”的事情,不断的破坏曾经和谐的循环,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所作所为只是将我们自己一步步地引向地狱的深渊。我丝毫不怀疑地球的更新和保护能力,没有人类的存在地球还是会照样转,并且说不定没我们捣乱会转得更好。所以我们还是趁早改变我们的利欲熏心和目光浅薄,趁还来得及,赶快自救!

第二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观后感

《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观后感

《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这部纪录片运用大量电脑模拟技术,由多位科学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进行了系统,科学、量化了的设想和预测。

整部片子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假设人类突然一夜之间从地球消失,在那之后的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包括人类文明遗迹的逐渐消失和自然回归两个方面。

片子中所谓人类遗迹消失的期限是一万年,可我看,那些专家明显高估了人类文明的存活能力。由于专家们预测的基础是基于几座已经被废弃了的村庄和城市在这些年来的变化情况做出的,所以其难免有考虑不周的方面。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是乌克兰的普里皮亚季,影片描述了该市在遭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后被遗弃20年后的景象,专家们就根据这一景象预测了人类消失20年后的景象,殊不知,这是在遭受核辐射的情况下的20年,如果没有核辐射呢?那么城市消失和自然回归的速度应该不止如此。

科学家们还没有考虑到的是,那些他们作为预测依据的废城都是人类活动范围内的遗迹,其消失过程难免会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减缓,如果人类消失,人类活动完全停止,那么人类遗迹的消失过程无疑将会大大加快。

这部片子中说,往往现代技术对信息的保存远远不如原始方法(比如石刻)久,这正说明了人类现代文明在给人们创造了一系列便捷的同时也即抛掉了另一些更重要的东西。这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所以,在人类选择了现代技术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未来。

片子中把整个地球截止到现在的历史比喻成一天,那么人类历史也只不过是其中的几秒,而人类文明完全从星球上消失只用了不到一秒,从中可见人类的渺小,人类文明一直在攀升,可是迄今为止,人类自认为取得了足以主宰星球的巨大的成就,却只不过是在这个星球上的昙花一现而已。即使再过几万年,人类的文明达到了所谓高度发达的状态,在自然面前,也是微不足道,所以,请不要以自己是一个人类而沾沾自喜,因为,我们真的很渺小,很脆弱。

在片子的结尾,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在人类以前,一定有过高度发达的智慧文明,只是这些文明的以及在几万年终完全被自然的力量涂抹掉了,而在人类以后,也一定还会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只不过到那时,他们也再看不到我们这一批智慧生物所留下的任何遗迹,因为,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

这周,一部来自美国历史频道的大型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吸引着我的眼球,它与《肖申克的救赎》等人类创作出来的励志电影一样能够引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反思。与其它大型纪录片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记录了这个世界上还未发生的事。它完全让人们出于想象中的世界。在这部纪录片中,它从来没有提到过人类是如何从这个星球

上消失的,而是以人类消失这一背景来重新审视我们自身的行为、对人类文明的看法,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的重要性。

这部纪录片主要以人类消失后不同的时间段做为线索。人类消失一天后、一个月后、几年后、一百年后、一千年后、以及一万年后的各种不同情形通过3d技术完整地呈现了出来。那些经常依靠人类才能存活的动物,例如狗和猫,又不得不重新认识适者生存这样简单的道理,所以它们就开始找回人类出现之前本来的特性。那些生长在建筑物上的茂密植被不但掩盖了人类曾经建立并且引以为豪的摩天大楼,而且也开始慢慢掩盖人类曾经在这个美丽星球上所犯下的罪行。人类曾经以那些伟大的奇迹为荣。然而,人类从未意识到来自大自然的力量,甚至没有意识到大自然正在通过时间的推移来展现着自己的力量,所以那些摩天大楼犹如大自然中的尘埃,并最终被大自然吞并。

事实上,这样的推断并非没有依据。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核泄漏事故之后的现场情况就如同人类消失后的世界,以致于人们不得不考虑到大自然的力量依然十分强大。如果把地球的46亿年算成一天24小时,目前人类在地球上存活的时间不过只有短短的30秒而已。如此说来,人类的历史对于46亿岁的地球来说只能是一篇简短的章节。如今,人类仍然有足够的能力来改造这个星球,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在人类消失之后,自然界将再次控制地球上的一切。

< ……此处隐藏4289个字……理,比如街道、高楼大厦几年后变成一套垂直的动植物生态系统,百年以后成群建筑物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修缮而倒塌,千年后沧海桑田,原来的城市繁华地带变成郁郁葱葱的丘陵山脉;埃菲尔铁塔从原来的光鲜亮丽变得锈迹斑斑,最后倒塌归于尘土;一辆汽车逐渐被氧化,一直变成一块块铁锈,最终随风而去。这

些可能摇持续几百年才会产生的变化,我们在十几秒钟就全部看到了。当然,这不是创作者主观的想象的产物,而是经过众多领域的科学家根据现有资源和知识共同研究探索所得到的结果,虽然未见真实,但它所富有的科学的预见性足以弥补真实镜头的欠缺。

为增加真实性,片中很多场景都采用了现场解说,比如胡佛大坝的工程师、对金字塔进行研究的考古学家、地铁设计工程师等,我们看片时不可能亲自对每一个观众说我们在此片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是经过各个领域的科学家论证的。想要在片中表现科学家们的观点,方法有很多,可以靠解说词,也可以靠字幕表现,不过让科学家现身说法将更有说服力。科学家在相关的背景论述的同时在加上同期各种影像资料还有硬是特效所作出的直观的数据图。图文并茂,可视性强,科学家的解说也使得整个片子不像是在自说自话。

由《人类消失的世界》这部记录片的虚构化创作来看,虚构其实并不与记录片创作的真实性原则相冲突。相反,记录片的虚构化创作会促进记录片真实性的展现。如果没有运用虚构手法,这部片子将没有办法被创作,而人类对于整个地球的影响以及科学家对此作出的科学预见只能在学术论文中出现,不能有这么广泛从传播。

虚构手法让过去许多不可能完成的纪录片成为了肯能。这种手法在纪录片可接受的范围内使用将极大地促进纪录片的发展。

第五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

消失与恢复

——从生态学角度解读《人类消失后的世界》

该影片一开始,就用生态建模的方式,建立了一个人类消失后世界的生态模型,将观众带入了一个人类全部消失的世界,开始讲述一个没有人类生存下的世界的故事。本人很难接受像影片中说的,人类的消失可能像《天启》或《圣经》所说的世界末日,因为在整部影片中,所有人类生存的生物圈都没有异常,比如:水圈、大气圈……人类就像蒸发了一样,但是同学的解释却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这个问题,她说,人类的主导力就像中生纪的恐龙一样,恐龙的灭绝我们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只有猜想…人类或许也有这样一天…我坦然了……那么,人类消失后,周围的生态环境将会如何变化?

地球没有人类依然会旋转,人类之后依然有生命。但是在人类消失后的短期内(几百、几千年),对生态系统还是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森林、草原、荒漠,还是湿地、海洋、湖泊、河流等。

首先看看人类周围的生物因子。最先受到影响——家里的宠物,在受到密度制约因子,如食物。在吃光了家里可以获得的食物后,宠物狗们就会破窗而出,寻找食物,有些种类身材短小,也没有任何侦查能力,便会很快被淘汰。而其他则有为生存而战的本能,可以追赶猎物,获取食物,这就形成了一定的行为调节。在人类消失150年后,或许又会进入犬与狼相互交配的时代,共同生存。

生物受光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植物。只要有阳光植物可以生活在任何地方,一颗种子掉在裂缝里,便开始爬藤蔓延。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也是很强的,蟑螂是热带生物,原本依靠人类生活的环境,获得相应的食物与热量。但是它们有3亿年的进化史,毕竟见证了恐龙的出现和灭亡,有其方法躲避寒冷,比如到地下躲避,虽然终究会有一批难以逃脱冻死的命运。生物对土壤也是相互影响,土壤是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地球上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土壤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组成。所以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在人类消失后1年时间内,像蒲公英这类植物在马路上快速生长,枯萎后,植物的代谢产物及其残体给土壤增添了有机质,在路上长出地表地衣苔藓,继而就会形成表层土,刚开始土壤砂质,营养物质少。但是苜蓿类植物也会生长,生长过程吸收大气中的氮元素,增加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植物在改变了土壤中有机物、无机物的同时,创造了适合植物生存的有机土壤环境。

人类消失5年后,城市一片绿色,所有生物肆意生长,到达一定数量就要向城市其他角落进军。动物园中的动物是个变数,若狮子老虎出来,他们都是后人类时代的生存高手,能够适应生存,将会以几只的数量,形成一个足够庞大的种群。北美狼群原本有50余万,但到20世纪,由于人类的恐惧猎杀,几乎在北美48的洲绝种。没有人类的捕杀,狼群每年将以六倍的速度增长。在人类消失25年后,狼群很快恢复到50万头。1995年就有科学家在黄石公园实验,放归几十头在公园内,因景区的保护,10年后,狼群的数量便惊人的涨到1500,而且狼群越出国家公园,领域扩张到3个洲。可见爱你,在没有认为约束的情况下,其狼群的种群增长率是惊人的,但在最后,将在环境容纳量允许的范围内达到种群平衡。

在人类消失150年后,高层建筑上,某些植物吸收缝隙的水分,生长攀爬,只要植物长出任何能吃的果实、食物,就形成了一个垂直生态系统。鸟类筑巢,动物

捕食……猫儿们,在开阔的地方很难捕到食物,但是在摩天大楼里就可以很轻松捕食老鼠和小鸟,现在它们是食物链的顶端。还有其他生物的驻扎,如蛇……这样叫错纵横,就形成了食物网,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有科学家推测,因为在摩天大楼里,不需要到地面就可以捕食,猫可能会进化,像鼯鼠一样可能会滑翔。显现出趋同适应,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类群,长期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表现出相似的外部特征。

同时,海洋生态系统会生物物种丰富,数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因为海洋是人类的一个食物来源,又可以说是垃圾投放处。人类在肆无忌惮的捕捞与破坏的同时,海洋也在极力恢复,但是几乎没有效果。而在人类消失后的世界,海洋很快就会恢复生机,物种丰富度也会提高。而海边生物,如海鸥,会寻找食物来源,重新利用海洋资源。

海平面会不断上升,海陆位置、海拔高度及地形特点的制约,会淹没部分陆地,地基松软,就会使建筑物倒塌。

石头之类的会在自然、化学、物理、风化的作用下变成灰屑。石质建筑在人类保护下,可以存千年。但是盐和盐的结晶会侵蚀石质建筑,污染的空气,海水即使鸟粪都会是元凶。而钢材质的建筑,含有95—98%的铁,也怕锈蚀。如金门大桥,钢索在锈蚀情况下会断裂。保险柜里保存的可以很长,但是敌人是温度和湿气,断电一周后,温度湿气就会上升,醋酸纤维素就会起泡变形,影像资料不足百年。图书馆书籍的敌人是真菌孢子,不足百年,一本书也会消失殆尽。沙漠洞穴低湿气,避免了阳光的直射,保存时间长。埃及石画,唯一一种方式保存几千年。

不管怎样,大自然总有其强大的力量,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通过不断调整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以保证物种多样性。影片中说道人类消失1000年后,可能一切人为改造都会回归自然,可能会恢复河流,环形山等(或许当人类破坏大自然到一定程度,就像恐龙一样,至今无法解密是如何从地球消失的)。地震、沙尘暴等依然存在,大自然会重掌这片土地,慢慢赋予其绿色的心脏,这才是行星地球存在的真正意义。

《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观后感(精选多篇)[本文共938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