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给材料议论文写作要领

时间:2024-03-02 16:10:41
给材料议论文写作要领[本文共5266字]

给材料议论文写作要领

第一个,就是如何审读给材料作文题,寻找到合适的写作点。

第二个,就是如何围绕写作点展开写作。

第三个,就是如何用最基本的方法,完成给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写作。

既然是给材料作文,那么作文就一定要与材料关联。关联得越紧,你的作文就可能越得题旨。关联得越深,你的作文就越能够击中要害。所以,我们就是要在阅读材料的时候,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那个关联点,能够关联得很深、很紧的这个点。

一:四步审题找到写作点

四步审题,第一步,梳理材料的主要信息。忘记或者不习惯这一步,就可能偏题。第二步,找到材料隐含的方向。有的命意比较隐蔽,有得命意比较显豁。如果找不到写作方向,则偏题的可能性就更大。第三步,分析“关键词”。找到方向了,还要分析“关键词”。“关键词”它将带给我们在后面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启示。第四步,确立写作点。

例: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个学生求证几何题,求证了一大通也求证不出来,老师告诉他是方法错了。这是被“方法”蒙蔽了。

一个人开着辆汽车东拐西拐找不到要去的目的地。这辆车是被道路蒙蔽了。

一个人干个什么干得心烦了,一天抽空到庙里烧了炷香,或捐了个金刚什么的,从庙里出来后又什么都敢做敢干了。这不是被佛蒙蔽了,也不是让他干的那个什么给蒙蔽了,这是自己把自己蒙蔽了。

这样一道作文题,我们对它进行信息梳理,发现它有这么三个要点:第一,方法蒙蔽人;第二,道路蒙蔽人;第三,心灵也蒙蔽人。那么这个信息梳理之后,我们就可以看这个材料一个明确的指向是:对方法、对道路的迷信使人陷入困境,不能成功,不能到达目的地;对某一种东西特别地去执著,对某一种特别是那种贪念的东西,很执念的话,那么就使人不能自省、自拔、自赎;所以最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自我蒙蔽”是人生的一大痛苦或者说一大苦难。在这样的一个明确的方向之下,我们再来看“关键词”,是“蒙蔽”。所以我们就可以大体上找到这样一些写作点,就是:“要掀开人生的蒙蔽”,“不要迷恋方法”;“要寻找到正确之路”;“不要执著于贪欲”;“人要时时自省”;“要跳出圈子看世界”;要“掀开蒙蔽”,才能真正“走向幸福”。这是第一道题,我们大体上梳理一下它的信息,找到它的明确方向,分析“关键词”,最后找到写作点。

又例: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寺庙里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是不是?舍弃?,是?放下?!”

面对这个材料,主要信息有哪些?首先是“秋天的红叶很美”,“秋天的红叶很美”。然后再往前走,发现“冬天时,树撑不住了美丽的红叶”,“撑不住美丽的红叶”。所以再往下走“只好舍”。那么老和尚说,这种“舍”不是“舍弃”,是“放下”。那么“很美”、“撑不住”、“放下”,这是它的主要信息。在这个主要信息之下,我们找到这个材料的明确指向就是:对那些必须放下的美丽,一定要放下,这样的“放下”是大树或者说自身生存的必须。如果不放下这些美丽的东西,自身就很难再生存下去。大树就是这样的一种生物。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明确指向之下,我们再来看“放下”这个“关键词”,很多同学,在这个关键字上因为没有推敲,所以怎么样?导致最后偏题。

“放下”在这个材料里面是放下本来就是美丽的东西。红叶很美,本来就很美丽的东西。而不是放下本来不美的东西。很多同学把这个“放下”当作一个话题在写作。所以“放下”的,他比如:要放下邪恶,要放下残忍,要放下仇恨等等。这些东西,本来就不美的,是应该舍弃的,不是不应该舍弃的。所以这个“放下”不等于话题,而是在这个材料里面的,将本来就是美丽的东西放下,这是很关键的地方。那么理解了这个“关键词”以后,我们就可能找到这样一些写作点:“美的”不一定都能为我所有,不是所有美的东西都为我所有,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并非“所识之美”都能为我所有,我认识的美,我知道的美都为我所有?那不行。并不是“所拥有之美”都能为我所有。尤其是第三点,我已经拥有了这些美,我很不舍得。但是,这个材料告诉我们:并非所拥有之美,都能为我所有。所以,红叶很美是大树本身所具有的,现在大树为了“撑下去”,他必须“放下”。那么,这三点,是关于这个“美”能不能为我长久所有的。我本来有的美的东西,不能长久所有。那么再往下,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很少有同学关注。就是说:大树所以能撑下去,所以能从一个棵小树长成大树,这棵大树它的智慧在那里?在于它跟自然、季节相谐相生,他具有一种生命的律动之美,这种律动之美就是随时而动,春来来了,长出绿叶,夏天勃勃生机,秋天变红了,冬天脱去这个美丽的红叶,这就是生命的律动之美。所以我们也可以讲“享受季节之美”。

三例: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风可以吹走

一张

无助的纸片

却吹不走

一只

会飞的蝴蝶

这个材料主要信息是:风吹走纸片,因为纸片“无助”。“无助”,注意一下。风不走蝴蝶,因为蝴蝶“会飞”。由这两个主要信息:纸片的“无助”被吹走,蝴蝶的“会飞”吹不走,得出这样一个材料的主要方向,就是:我们要做一只“会飞”的蝴蝶,不要被风给吹走。那么“关键词”在于“会飞”。蝴蝶的“会飞”在于它有翅膀,能御风而翔。那么一个人要“会飞”也要有翅膀,人“会飞”的翅膀是什么?能御风的翅膀是什么?是思想,能辨识。有思想,能辨识;有定力,能坚守;有信念,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有勇气,能抗拒,这是人的翅膀。那么在这样的一些“翅膀”驾驭之下,很多“风”就为我所用,很多“风”就不再存在。所以,我们大体有这么三个层次来审视这个“会飞”:

第一层:借力,就是人要借助“风”来为自己服务,这是借力。就像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她给自己的一个定位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像庄子《逍遥游》里面写到“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扶摇”、“羊角”是那种龙卷风、旋风。“抟”是盘旋。那个“鹏”它借助扶摇、羊角风,它可以飞到九万里的高空,这就是借力。《劝学》里面也有“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都属于是“君子善假于物也”。

第二层:“自主”。这个“八风吹不动”,或者说“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个“八风吹不动”,那是一种强大的定力。有一个故事:一天苏轼坐禅,出定以后,他觉得得道了,写了一首偈子,其中有两句:“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高兴了,让童子送给佛印,渡江而去。佛印一看,给他批了两个字“放屁”。苏轼一看,很生气,自己过江找佛印去了。佛印说,“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我说你?放屁?,你就过江来了,你还差远了。”于是苏轼再去修炼。苏轼后来能成为一个豁达的、大度的、化被动为主动的、著手成春的大家,关键在于他最后有一种定力,有一种自主,这样一种精神。

第三,“无风”,就是说这些“风”对我来说根本不存在。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抢盐”**,很多人参与“抢盐”**,助长了这次**。那对很多人来说这个**不存在,无风。实际上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人,他们因为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什么风都不存在,所以我们讲“心中无风且无风。”这是最高层次,这叫“会飞”。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些写作点:“做一只会飞的蝴蝶”,“锻造会飞的翅膀”,“人生该应当御风而翔”,“八风吹不动者,乃真人也”,“定力使人生从容淡定”,“人生要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让灵魂自由地飞翔”,等等。 二:一文三扣题,每扣深一层

比如上述第一道题,讲到“蒙蔽”了,有的同学,找到了不错的写作点,这个写作点叫“人要时时自省”。但是,写作的时候,不能贴住材料,于是写成五段式:第一段,稍述材料,引出“人要时时自省”这样的一个观点。然后分三段写,“自省使人怎么样,自省使人怎么样,自省使人怎么样……”最后一段总结指出:“人要自省”。这个似乎是一篇很符合套路、很正

常的作文,怎么会说不好呢?这里面就有问题了。问题在哪里?这种写法,它的偏题甚至跑题在于对于“自省”这个意义,没有过多地去关注。因为“自省”在这个材料里,它的意思是有特指性的,它不是所有的“自省”都适合这个材料。我们可以讲“自省”使人少做错事,“自省”使人改正错误,“自省”使人天天进步,这似乎都可以。“自省”使人心存感激,“自省”使人日益强大……好像也都可以。但是“自省”使人心存感激,在这个材料里面,它似乎就不合适。所以,当这些都不能直接诠释材料,不能与材料直接挂钩的话,不能衔接的话,那么就很可能导致你的偏题,所以写这些,还要衔接材料,还要扣住材料进行分析。那么可靠的写法是什么?

第一步,稍述一下材料,引出“人要时时自省”这样一个观点。

第二步,分析材料,扣住“反省方法、反省道路”来写,得出“反省可以找到正确的方法与道路,更快地实现目标”这样的一个结论。这主要是扣住材料的前面两点。

第三步,再分析材料,扣住“心灵反省”写,得出这样一种反省“可以让自己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而获得心灵的归宿”这样的一个结论。这一步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两段或是三段。 第四步,就是将前两步结合起来写,由此及彼,得出“反省使人掀开遮蔽,让人活得更清楚、明白,更轻松、愉悦地生活”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一步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两段或三段。 第五步,扣住材料总结全文,“在反省中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这样的一种写法就非常可靠。可靠在哪里?你同样是写要“时时自省”,但是它是跟材料的这样方向、道路、心灵,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且贴得很近,贴得很深。所以,这种作文,老师无法不给你高分的。这是我们举的一个例子,怎么一步三扣题。

第二题可靠的写法是:

第一步,稍述一下材料,引出“舍而有得”;

第二步,再分析析材料,扣住“大树暂时舍美丽的红叶,获更好的生存空间”来写,得出“舍小美而获大美”的结论;

第三步,再由此及彼,扣住“舍小美而获大美”,联类相缀;

第四步,再扣材料,并总结全文收束。

这样一篇文章就应该说是扣得非常紧,扣材料扣得非常紧,这是一道题。

第三道题可以这样写:

第一步,分析材料,引出“蝴蝶不被风吹走是因为会飞”。把“会飞”还要打上引号,表明你关注了这个“关键词”;

第二步,扣住“蝴蝶不被吹走是因为会飞,因为“有翅膀、能御风”,得出“人生要不被各种风吹走,也要会飞,也要锻造会飞的翅膀”的结论。这就是很重要的,从材料过渡你的“彼”,由此及彼,这很重要的一步。现在我们很多同学的作文缺少这一步,对材料的第一次分析;第三步,写“坚定的信念就是人御风的翅膀,有了这样的翅膀,人生就能真正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人生我做主。”这就是讲信念。讲到了一个核心,就是“御风”;

第四段,通过举例、引用等进一步论证第三段的观点;

第五段,扣住“会飞”总结。

三:给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首先是“述”,述材料。然后是“引”,引观点。第三是“析”,析材料,分析材料,证观点。第四是“宕”,宕开去,由此及彼,论证观点。第五是“总”,扣住材料,和上文的主要内容总结。 其次,如果给材料作文,这个材料里面,它具有比喻性,具有象征性,我把它叫做“象喻性”的题目,是“象喻性”的题目,那你就将“象喻”还原,找到本体。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刚才讲到了,方向、道路、蒙蔽;讲到这个美丽的红叶;讲到这个风,还有蝴蝶,以及蝴蝶的翅膀,这都具有象喻的意义,找到这种象喻意义,我们去写作,就轻松得多。所以,我们要将象喻还原,或者是将比喻还原,这非常重要。

例:《水到渠成》。水到渠成,有很多同学找不到这个“水”和“渠”,以及“渠成”,它到底是象喻什么,所以写偏。那我们看,“水”是什么?在这里,“水”就是“努力”就是“勤劳”就是“功夫”;“渠”是什么?“渠”就是“成功”、“成人”、“成家”、“成就”。所以我们讲“积水”就是“开渠”。所以我们往下走,能找到一系列的,具有象喻意义的写作材料。就是积“柔弱之水”开“不朽之渠”,成不朽之盛事。老子讲“水”是柔弱的,柔弱之水开不朽之渠,积小水开小渠,积大水开大渠,积滔滔江水开“长江”、“黄河”。那么,积天下之水就可以成大海大洋,也就是说成“大家”;所以我们还可以讲,积汗水、积泪水汇成人生之渠;积小善而成大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再如上述第三题“风”就是生活中各种牵制、动摇心灵的力量;“蝴蝶”就是有能力驾驭牵制、动摇心灵力量的人;“会飞”就是锻造飞翔的翅膀,驾驭各种生活之“风”的本领。

第三,给材料作文就是尽可能以“象喻意”,一喻到底,使文章具有整体感。给材料作文也好,还是其他的任何作文也好,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象喻性”的,一类是有“象喻性”的。不管有没有象喻性的题目,我都可以找到一个象喻性的东西来写它,那么这

样的话,以象喻,一喻到底,文章就很有整体感。所以我说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分为两类,如果都能“托物言志”,那么这一种文章,你找到这个“物”,来写自己的“志”,就是一种很好的写法。

【例文分析】

等待下一季葱茏

禅院里红叶飞舞之时,也正是万物退去荣华,回归沉默之季。人对于生命勃发之景总有些难以割舍的留恋,因而隐隐地希望树的美丽可以定格,可以不顾风霜而永存,于是生出小沙弥“红叶为什么会掉”般的困惑。师父一句“舍,不是放弃,而是放下”的箴言令无数不甘放手的众人释然:放下,是为了有所专一,是为了重新拾起,正如树总要以凋零等待下一季葱茏。(述材料后引观点)(一扣材料)

树的能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肃杀的冬季。人的精力与时间亦然,尤其在选择众多、令人目眩的当今。出现在面前的每一种选择都似乎诱人而完美,但种种选择又相互制约,容不得贪婪者通选行为的存在,此时,唯有学会放下才可有所取得。不少追求博学美名的读书人一心想将纷杂的知识网罗入怀,将心思分散在各门学问之上,不甘精于一门,唯恐有所丢失。然而,看似无错的做法为其换来的只有半深不浅的学识,未博未专的资历,每一门学问似乎都是他们的研究领域,又似乎都不是。而甘于取其所善而专之的学者往往可以取得较高的造诣。我们也许不该忘记,正是树在冬日果断的落叶,使其专心致志地韬光养晦,使其在春季上演喧闹的苏醒之剧。(析材料,以树类人。分承论证“放下,是为了有所专一”。二扣材料) 树与叶的暂时告别是为了在时间轴的另一个坐标完美相遇,正如一些暂时隐匿梦想而努力积累经历,直到条件允许再将梦想付诸实现的人,上天绝不会责怪他们一时的放下,反而一定不会亏待他们的坚毅与魄力。小说家纳博科夫因写作《洛丽塔》而闻名,而他的另一重身份——蝴蝶研究专家却直到其晚年才得以为人所知。这个从小就因为父母缘故对自然中的精灵培养起浓厚兴趣的人,由于战乱,由于生计几度藏起了自己的梦。然而,在他心里不曾熄灭的是对蝴蝶研究的执着与激情。最终,他的晚年研究成果成全了他一生的期待,直到他离世后的今日还被生物学家所称道。树的冬与夏本身就是其生命之环中不可切割的部分,前者所放下的往往成为后者的积累。(再析材料,换一个角度,以人释树。分承论证“放下”“是为了重新拾起”。三扣材料。)

不知道好奇的小沙弥能否在师傅的一番话中有所领悟,不知道困于眼前只有贪婪的众生是否从此觉醒。(再类比。敲醒因贪婪而困于眼前的众生。题意深掘一层。四扣材料。) 望窗边落叶的草木,我们不必感伤,那落叶是树向叶的许诺,许诺用秋冬的沉寂迎接下一季葱茏。那一刻,蜂飞蝶舞,万世群芳。(首尾呼应,但文意已从首段对“红叶”的“留恋”走向了对“大树”“下一季葱茏”的“迎接”。这是典型的深化题旨。五扣材料。)

《给材料议论文写作要领[本文共526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