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56篇《幼儿园科学四大发明说课稿》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幼儿园科学四大发明说课稿》相关的范文
篇一:四大发明的说课稿一、说课
1、教材
《四大发明》是(上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文明的长河》中的第3课。它让学生知道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它们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懂得面对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要立志弘扬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全课分为“历史坊”,“我能行”,“新事窗”和“小论坛”四部分。
2、学情
在学习本课前可能部分学生已经知道纸,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但是对四大发明的发明年代,人物,过程以及它们对世界的影响还不是很了解。
3、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参考教参中的目标,并根据自己设计的课时,拟定的教学目标分别落实到两个课时中。
第一课时目标:
(1)知道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作出重要的贡献。
(2)了解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发展以及对人类文明作出重要的贡献。
(3)动手制作活字,培养动手习惯和能力。
第二课时目标:
(1)了解火药和指南针的发展,应用以及对人类文明作出重要的贡献。
(2)懂得面对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要立志弘扬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
4、教法
(1)演示法:教师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料,如图片,录像等,让学生对四大发明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讲授法:教师根据实例和图片,以讲故事,叙述等方式讲解四大发明的一些知识,引导他们根据实例了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作出重要的贡献。
5、学法
(1)探究学习法: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组织成小组,在课件,书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并进行交流。
(2)实验法:学生自己动手用橡皮泥制作活字,通过反复使用,重新排版等活动,探究活字印刷术的优点,从而体会出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3)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道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作出重要的贡献。
(2)动手制作活字,培养自己的动手习惯和能力。
(3)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懂得面对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要立志弘扬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作出重要的贡献。
(2)懂得面对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要立志弘扬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
3、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演示法,讲授法,探究学习法,讨论法,实验法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学习中思考。
4、教学准备
(1)教师:四大发明课件,录像;制作简易指南针的材料。
(2)学生:做“活”字的材料。
5、教学过程设计及说明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在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汉字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的。最早时候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被称为――甲骨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把汉字写在竹简和丝帛上。【出示图片】
请看有关资料讨论:竹简或丝帛各有什么优缺点,出示表格。
竹简太笨重,一本书往往要用一辆车甚至几辆车运送。战国时期的大学者惠施往往带着五车竹简的著作,“学富五车”这句成语就是这么来的。有人给汉武帝的奏折是两个人抬进宫去的,汉武帝整整看了两个月。而丝帛又太贵,以那时的生产力,这种珍贵的纺织品一般人是承受不起的。
竹简
丝绸
优点
便宜
轻便
缺点
笨重
昂贵
那么有没有既便宜又轻便的书写材料呢【纸】
【说明】在上课的开始,我先以上节课的内容汉字引入到汉字的书写材料竹简和丝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竹简,丝帛作为书写材料分别有什么优缺点。如,竹简便宜但笨重,丝帛轻便但太昂贵等。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有没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呢。引导学生大胆假设,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由此引入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造纸术早在公元前的西汉时期就已经产生了,1957年在西安市郊出土的灞桥纸,是亚麻和苎麻做成的【出示图】,1986年在甘肃天水出土的纸绘地图也被证明是植物纤维纸张,大致是以丝,麻之类为原料。【出示图】但是最初的纸张还比较粗糙不平,不太适合书写,造纸原料也不太充足。东汉宦官,尚方令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极大地扩大了原料的来源。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蔡伦”。【出示蔡伦画像及有关资料】蔡伦被美国《时代》周刊近期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
了解整个造纸的过程。【出示造纸过程图及有关资料】教师做适当解说。
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蔡伦的贡献在于在前人造纸术的基础上,改革和推广了造纸技术。新的造纸术使旧的不便书写的麻纸变成了至今大致结构没有改变的良纸工艺改进了造纸术,扩大了原料来源,生产出更高质量的纸;同时,还主张推广造纸,用以代替丝帛竹简,使纸张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国的造纸术最先传到朝鲜和越南,公元7世纪传入日本,8世纪传入阿拉伯世界,12世纪中叶传入欧洲,400年后又传入南美洲。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至18世纪的两千年中,一直处于世界造纸术的领先地位,直到蔡伦造纸1000多年以后,法国,西班牙等国才建立造纸厂,造纸术的改革对知识的传播和记录,文化的积累和交流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出示表格,小结造纸术。
发明人
发明时间
应用及意义
造纸术
蔡伦
近2000多年前东汉时期
原料简单,价格便宜的纸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对知识的传播和记录,文化的积累和交流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它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说明】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中国在公元前2世纪至18世纪的两千年中,一直处于世界造纸术的领先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活动二
造纸术被称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你知道其他的三大发明是什么吗。【出示文字】
自从有了纸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读书的人多起来了,对书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印刷术发明以前,只有富人才能有较多的藏书,一般人要得 ……此处隐藏92853个字……动让幼儿掌握磁铁的这个基本特性。
4、此外,我结合中班第二学期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来分析,我将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位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并能进行简单记录。”因为中班孩子的思维发展还是比较直观的,他们都比较乐于操作,但是他们不会将自己观察到的进行表达和记录,即他们会做但不会表达与记录。但在科学活动中,操作的结果都是要用讲述或记录的方式进行展现的,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表述、记录的机会,通过多说、多记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表达能力。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的活动准备:
1、幼儿第一次的操作材料:每组若干硬纸板、塑料垫板薄木板若干:每人几枚铁质回形针、一块直径1厘米的小磁铁。
幼儿第二次操作材料,每人一本厚厚的杂志、一块厚木片;一块鼠标垫、一块直径1厘米的小磁铁。幼儿相对应的记录纸1份。
2、教师演示材料:以上材料各一份。
这些材料都比较简单,而且容易操作,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参与到环节中,从中获得相关知识经验。
四、说教法、学法
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指导法:教师通过观察,能及时、有针对性的对幼儿的实验操作进行观察与个别指导,帮助幼儿获得正确的知识经验。
(2)提问法:善于运用启发性提问法来引导幼儿有目的的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并鼓励用自己的语言大胆描述。
(3)演示法:将正确的操作过程进行演示,给予幼儿最直观的操作经验。
2.因为我要体现的是尊重幼儿为前提,以幼儿发展为导向,充分体现了本园“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所以在幼儿的学法上,我采用的主要是:
(1)操作法:
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丰富、操作性强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
体验法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
记录法:让幼儿将探索的结果记录下来,为幼儿讨论、交流活动提供依据。
五、说活动流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活动环节,本次活动主要分成了:设置疑问,激发兴趣;自主探究集体交流;全课小结,拓展延伸三个环节。
1、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关键提问:一枚回形针会不会被磁铁吸住?要在回形针和磁铁间加入另外的物体,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把回形针吸住?(这边我用到了提问法,第一个提问的目的首先是要帮助幼儿回顾磁铁能吸铁制品的特性,接下来的提问是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充分激发幼儿动手验证的欲望,为后期的探索活动奠定基础。)
2、自主探究,集体交流(这一环节是我的重点环节,为重难点的突破而服务,因此我又具体将其分成6小步来实施))
(1)幼儿大胆猜测、自由探索操作
结合教师提问,教师交代操作要求、提供第一份操作材料,幼儿进行第一次的自由操作、教师巡观察并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这边我用到教法是观察指导法,教师通巡回观察,及时、有针对性的对幼儿的实验操作进行个别指导,幼儿则运用到了操作法,在第一次的自由操作过程中,让幼儿能够自主的对磁铁的穿透力及正确的实验方式进行探索。)
(2)交流结果,集体验证
教师请给个别幼儿讲述实验结果,与操作的经过。教师进行演示。根据实验记录得出结论,小磁铁能够隔着塑料片、硬纸板、薄木板吸住回形针。
(幼儿通过交流法,幼幼互动,获得一些相关的经验,好处在于,孩子个体差异的存在,通过互动来激发所有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梳理“可以”或“不可以”的经验。结合教师的梳理,同时解决上一环节“在回形针和磁铁间加入另外的物体,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把回形针吸住”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采用的演示法,也给与了幼儿操作的直观经验,避免幼儿一些不正确的操作手法影响最后的结论。)
(3)变换操作材料,引发猜测
关键问题:小磁铁能够隔物体吸住回形针,我将物体换成厚书和厚木板,或别的东西,你猜小磁铁还能吸住回形针吗?(这边用到的同样是提问法,但是与第一次不同的是教师变换了操作的材料,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新的悬念,幼儿因为有了前期的操作经验,所以就能充分调动起了幼儿再次动手验证的欲望)
(4)演示记录单的使用
教师对幼儿第二次操作提出记录要求,启发幼儿对记录表进行观察,并演示记录表的用法,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这边幼儿的学习方法是比较常见的记录法,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记录卡的使用还是比较有意义的,能够帮助让幼儿将探索的结果记录下来,为幼儿讨论、交流活动提供依据。同时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的要求,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5)幼儿的第二次操作与验证
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记录。教师巡观察并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这边我用到教法同样是观察指导法,教师通再巡回观察,及时、对幼儿的操作、记录进行指导,指导时的有效提问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影响磁铁穿透力的因素:例如,这次吸不住了,是什么东西变了?你看看变得怎么样了?等。而幼儿则通过操作法,在操作过程中,探索物体厚度对磁力穿透力的影响。这一环节为突破本次重点目标的关键环节。)
(6)交流结果,集体验证
教师请幼儿上来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集体验证,教师再次亲自演示后得出结论,原来磁铁不能隔着厚厚的书和厚木板吸住回形针但能通过鼠标垫吸住回形针。关键提问:猜猜同一块磁铁为什么不能隔着木板吸住回形针,但却能隔着鼠标垫吸住回形针?(幼儿通过交流法,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演示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到了实验的结果,得到了正确的实验结论。同样关键的提问给予了幼儿隐形的提示。)
3、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结合幼儿的'两次操作教师小结:同一块磁体的穿透力会因为隔离的物体厚度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吸住或吸不住)。(教师对两次的实验结果进行经验上的提升,帮助幼儿总结磁铁能隔着一定厚度物体吸铁的特性,)
2)经验拓展
关键提问:刚才我们发现,原来我们的小磁铁不能隔着厚厚的书吸住回形针了,如果想让磁铁透过厚厚的书吸住回形针,你有什么好办法?(巩固幼儿对本课时的经验,同时充分调动了幼儿再次探索的积极性,为下次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六、说特色
教师采取做中学的方式,提供的科学经验来源于幼儿在生活中对事物的兴趣、疑问和关注而产生的问题,符合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特点,满足了幼儿的经验奠基的发展需求,突出的是孩子的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提高。反观教师,整个活动教师始终是以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于创设学习氛围,调动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以及设疑与总结,始终注意把活动的空间还给孩子。活动突出了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